再制造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实现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再制造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应以汽车零部件、通用电机、注塑机等装备再制造为突破口,依托原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与参与,引进国内外再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制造业与再制造业协同发展。
由于再制造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宁波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亟须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环境。
发展面临的问题
社会认可度亟待提升。再制造理念尚未得到包括消费者及制造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广泛认同。一方面,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缺乏正确的认知,总是质疑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可靠性,部分消费者甚至误认为再制造产品不过是一些废旧返修品而已,将再制造与旧件翻新等价,对购买再制造产品心存顾虑。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制造商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未考虑到旧件再利用,零件多采用便宜的结构件和材料,致使很多用户选择更换便宜但使用寿命短的零部件,而不是购买一台价格相对较高但使用寿命更长的再制造产品,经销商则更加轻视零部件的供应和维修。
行业规范管理不够完善。市级层面,无再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无再制造企业备案认定措施,无再制造产品质量第三方检测认定机构。国家层面,尚未形成再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目录等指导性文件,缺乏与旧件回收、再制造产品销售等配套的政策激励措施和逆向物流体系等,再制造存在旧件来源不足、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再制造核心技术有待攻克。再制造不仅需要大量通用技术,更需要一些专业制造技术,有些再制造技术还属于特殊专业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完全不同。如,作为再制造新兴前沿技术的激光再制造,是以损坏的部件或废旧零部件作为毛坯,使用以激光溶覆技术为主的绿色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以及性能升级,最终使再制造产品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质量,均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水平。这些特殊的专业技术是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技术门槛,但却是国外知名再制造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
实现制造业与再制造业协同发展
扩大再制造产业理念传播,培育宁波再制造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再制造理念的传播,营造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氛围。坚持国家产业导向与发挥特色优势相结合,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在汽车关键零部件、机电设备、注塑机、废旧计算机和家电的再制造以及过时产品信息升级改造等领域逐步形成宁波再制造的特色和优势。
以区域性表面工程技术作为再制造的支撑技术,引导再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依托新材料科技城、中科院宁波工研院和高校,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鼓励企业与“表面工程研究所”“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我国再制造工程的核心研究机构加紧合作,对纳米表面工程、纳米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等深入开发,抢占再制造技术的制高点。
引导原设备制造商支持并参与再制造。注重引导原设备制造商支持并参与到所生产产品的再制造中,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再制造性,提出再制造性的指标并进行量化的评价,以指导产品处于末端时得到最优化的再制造保障。这样,既可以得到优质稳定的配件供应,还可以利用原有的分销网络将再制造产品推向市场。
对再制造生产和流通实行严格监管。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严格的资质认证和等级管理。制定严格的再制造地方行业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控制措施加强监管,建立再制造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