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解析:
这段话中,骈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是对桃、杏、李生长态势的描绘;骈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对花之颜色的描绘;骈句“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像眼睛,像星星”,是对野花的描述。这些骈句和文中的散句相结合,让语言变得错落有致,读来不觉是“精心雕琢” 的,而是清新隽永,优美雅致。
经典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解析:
排比、对偶,均属骈句。这段话前面部分,作者运用骈句,通过燕子、杨柳、桃花等,阐述了尽管时间流逝,但自然万物循环往复,一切好似都能重新开始的道理。并且,这些四六骈句,简洁齐整,不蔓不枝,给人以循环往复之美。散句部分,句式长短错落,发出疑问——大自然当中的生命好似可以“回到从前”,而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总是“一去不复返”呢?由此,本段通过“娓娓道来”的骈句,以及发出“深情一问”的散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情。
经典原文: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匆匆》
解析:
时间本无踪迹,作者却用三个齐整的骈句,化虚为实,将时间的流逝具体化、细节化、生动化。词性、句法,相互呼应,比如“从我身上跨去,从我脚边飞去”这样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流畅自然。用骈句描绘时间的流逝,用散句抒发自己的情感,骈散结合,句式富于变化,情感自然流淌。
经典原文: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解析:
作者描绘秦淮河的夜景,善用骈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 “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吱吱的胡琴声”,相似结构的短句,描绘出夜幕之下秦淮河光影深沉的景象。当然,这些骈句和文段中的散句结合起来,呈现出一种视听交融、动静相宜的灵动之态,给人极美的画面感。
经典原文: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荷塘月色》
解析:
本段中,散句或叙述,或议论,语言朴素、平实,如涓涓之水。通过议论加抒情,骈句——“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阐释“我”的个性及喜好。骈散结合的语言,让句子结构更严谨,让文章情感更充沛,让论述更有力,表达更流畅。
“骈散结合”的语言,使文章生动的同时,又不乏典雅端庄。骈句形式上规整纯粹,相关的内容,相似的结构,帮助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地阐释同一主题:它让描写更丰富,让议论更严谨,让抒情更充沛。相同或相似句式的对称、铺排,以及句子内部的承续、递进、补充等方式,或给人以娓娓道来、徐徐展开的舒缓之感,或造就激情昂扬、波澜壮阔的恢宏之势。散句则打破声韵、词性、句式等形式的束缚,舒卷自如,方便作者更自由地叙述,更深入地表情达意。
骈句富于文采,散句灵活自由。“骈散结合”的语言,让文章节奏分明,声韵和谐,既不“死板呆滞”,又不显得“散乱无章”。
当然,“骈散结合”不是一种刻意的雕琢,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我们可多尝试使用“骈散结合”的语言,让文章更有韵味。
选自《初中生·作文》
责任编辑:X
图:Jack
新书推荐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月亮的印章》
读者反馈
(可向右滑动看更多)
进《初中生》微信商城,购买“千金作文”合集《月亮的印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